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工作
《新华日报》:产才融合,走活创新一盘棋
发布日期:2019-02-20 发布人:管理员 阅读:7544次

图片3.png

请来国字号的“企业医生”为企业“把脉问诊”,借“乡贤”建人才共享库,用“四千四万”精神滋养“企二代”……得益于产才融合战略的逐步推进,扬中创新活力迸发—

2018年全市人均GDP高达16万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70%;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8家和42家,实现了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75.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5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5%,各项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位居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力50强第一名。

“扬中人才工作不盲目追求‘高大上’,始终坚持本土化、精准化、实效化原则,推动产才深度融合,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服务于高质量发展。”扬中市委书记潘早云说。

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医院”精准惠企

“当初拿到‘企业医院’诊断报告时非常纠结。”12月20日,扬中威腾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文功坦言,此前公司接到订单后做方案,但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团队却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最后,我们决定试试新方案。结果,威腾电气不仅缩短了订单完成周期,还节约了成本。

扬中江冠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包启龙也为企业医院“点赞”,“政府花12万元为我们购买的这项服务比现金超值10倍!”这个“企业医院”项目,是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引进工信部电子五所专家型人才团队入驻企业,查找转型发展问题,并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据工信部反馈:“单个企业对接‘企业医院’的不少,多数为理念超前的精英企业,而扬中是江苏省首家购买一打‘企业诊断’服务的政府,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授企以鱼,不如授企以渔”。潘早云表示:“也许真金白银对企业来说更现实,但服务企业更需要思想解放、思维创新,不破不立。”

扬中引进的国字号“惠企医院”,2017年开办第一期时选取了15家企业试点,共为企业“问诊”出216个问题,开出358条整改“处方”,参与企业产品设计验证周期平均降低了1.2个月,关键零部件管控率达到98%以上,返修率在原来基础上平均降低了30%,一年下来为企业节源增效600多万元。

“平台+乡贤”,“最强大脑”助力产业升级

在华东理工大学扬中技术转移分中心揭牌仪式上,扬中籍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表示: “我是一名科研人员,也是一名扬中人,希望以我为纽带,连接起华东理工大学与扬中的科研之桥。”在钱锋的引荐下,华东理工大学连续4年向扬中派送优秀专家人才挂职担任科技镇长,为江苏航天惠利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银佳企业集团等近20家企业引进人才共计35位,入选扬中市“江雁计划”26位,镇江“金山英才”计划2位。

扬中近年来实施“平台+乡贤”联动模式,通过扬中籍的3位院士和70多位高校院所行业专家教授牵线搭桥,先后建成8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0家校地合作平台,建成了华北电力大学扬中智能电气研究中心、河北工业大学扬中双创平台研究院、复旦大学扬中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校地共建平台,形成各镇街区均有高校技术合作机构的格局,为扬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资源和智力支撑。

扬中市政府和华北电力大学合作共建华北电力大学扬中智能电气研究中心,引进以“长江学者”为带头人,以16位海内外高校优秀青年学者为骨干的创新团队。该中心现已创成国家火炬扬中电力电器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智能电气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扬中市市长张德军介绍说:“将高校的科研优势与扬中本土产业优势相结合,打造扬中先进制造业集群。”

“四千四万”滋养“企二代”,创新源头“活水”来

“代际传承已经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江苏奇佩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纪才说,他连续3年坚持与儿子刘健威一起参加扬中市人才办举办的企业家研修班,“提升青年企业家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转型意识,既能解决新老企业家代际传承问题,又能在源头上增强人才强企的理念。”扬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子来介绍,近年来,扬中通过创新模式、聚合资源、紧抓日常,多维度强化青年企业家培育,激活创新主体的“源头活水”。

扬中是“四千四万”精神的发源地,当地政府组织企业家赴井冈山、延安等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企业家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塑造“企业家精神”。同时,与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先后组织300多名“新生代”企业家赴高校参加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为其提升市场开拓精神和管理创新能力创造更好条件。

扬中成立“江洲商学院”,每月邀请专家学者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家来扬授课,先后举办“资本创新论坛主题讲座”“扬中市首届资本论谈”“金融经济形势分析与投资机会选择”等20余场专业论坛,开拓“新生代”企业家创新思维。